「挖土機和怪手進去,聯結車載著一截一截樹木出來,粗的直徑有30公分,一車車地運走;本來很漂亮的森林整片砍掉,看了很心痛。」這是去年花蓮鳳林鎮一座光電場興建時,附近居民目睹的「砍樹種電」景象。
事實上,這座面積66公頃、相當於2.5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巨大案場,只是當地大規模光電開發的序曲。
據統計,位於鳳林的光電申請案逾30件,面積達1701公頃,居民擔憂,若未來通過核准設置將衝擊觀光,砍樹種電更會毀掉珍貴「碳匯」;台糖釋出「平地造林」轉做光電、能源業者掠奪原住民保留地也引發質疑。
潔淨能源、森林與居民權益如何取得平衡?本報前進鳳林調查,揭開中央政府急推光電之下,後山花蓮面對的「氣候不正義」危機。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申請國科會計畫,自去年展開為期3年的地面光電研究,包含生態環境調查和社經影響。參與研究的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孫義方解釋,團隊從大範圍「地景尺度」出發,調查光電設施是否會影響不同動植物的棲地,「這些棲息地互相連結,也提供重要生態系服務給居民」。
他說明,團隊針對已開發的生豐光電場,在其周邊森林設置種子網,監測植物生長是否受到光電影響;動物方面,利用自動相機觀察哺乳及兩爬動物,並利用聲景錄音機分析環頸雉等鳥類的聲音。
孫義方強調:「我們會去了解,光電對社會與經濟的衝擊,這三個合起來,希望得到完整評估,提出比較好的光電設置方式給政府參考。」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孫義方建議,鳳林光電必須總量管制。
新聞連結:
聯合報/2024年05月24日
光電砍鳳林 流失中的森林、碳匯與原保地 : 千頃光電插旗後山內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