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rice-field-7127192_960_720.jpg

台灣農業⽣態系統的
⽣態系服務與⽣態系負效應

計畫主持人:張世杰

計畫介紹

  農業生態系統有別於其他自然生態系統,是一種在社會生態地景裡與人類社會及其他生態系交互作用密切的系統。


  農業生態系是為人類提供糧食的主要場域,其中除作物外,更棲息多樣的生物。這些生物透過直接與間接作用對糧食生產有著正面或負面的影響(Guo et al., 2022; Gutierrez-Arellano and Mulligan, 2018)。近年在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發展的倡議下,農業與糧食生產系統的轉型強調採納生態農業與再生農業的原則,提升與維繫農業地景的棲地多樣化與生物多樣性,並促成土壤保育。然而,在特定農業地景上,哪些生物透過怎樣的生態過程發揮哪些生態功能影響到農業或社會福祉,則需更多實證研究(Segre et al., 2020; Vansynghel et al., 2022)。


  農業生態系對人類帶來了包括水體污染、臭味、殺蟲劑帶來的健康威脅、以及因農業操作而造成的生物多樣性降低等負面效應。在對特定生態系或較小空間尺度的評量中,同時分析對社會具正面與負面的生態系服務,有助於提出較為全面的資源治理對策。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1 】ES 和EDS 在農業生態系評估的文獻蒐集分析
【研究目的 2 】國內從中央到地方的農業生態系治理系統分析
【研究目的 3 】研究區域內環境友善農場的案例分析
  ➤ 3-1 政府農業生態系治理體系對案例農場的影響
  ➤ 3-2 案例農場的重要ES 調查,包括生物多樣性、農產量等
  ➤ 3-3 水稻田的重要EDS – 溫室氣體排放量自動監測系統研發

1.png

圖 1:地景尺度下,農業生態系接受來自其他鄰近生態系的生態系服務(Services TO)和生態系負效應(Disservices TO)。人類社會接收了來自農業生態系的生態系服務(Services FROM),同時也接受了來自農業生態系的負效應(Disservices FROM)。圖片來自Swinton et al. (2007)。

研究團隊

§ 張世杰博士(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教授):

計畫主持人,統籌計畫執行、預算分配、召開定期工作會議、撰寫計畫報告書、研發水稻田溫室氣體自動量測系統


§ 許育誠博士(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副教授):

共同規劃研究方向、執行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撰寫計劃報告書


§ 吳海音博士(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副教授):

共同規劃研究方向、執行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撰寫計劃報告書


§ 沈嘉玲博士(生態與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

共同規劃研究方向、執行農業生態系治理系統分析、政府農業生態系治理體系對案例農場的影響分析、撰寫計劃報告書


§ 楊淳凱博士(生態與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

共同規劃研究方向、執行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撰寫計劃報告書

計畫期程

2025 年01 ⽉01 ⽇ ⾄ 2026 年12 ⽉31 ⽇

計畫補助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

國立東華大學環海學院 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

地址: 974301 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1號

​電話: +886-3-8903263

信箱: cires@gms.ndhu.edu.tw

黑字.png
277896947.png
東華大學logo (2).png
TSH logo-04.png

© 2023 by Nature Or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