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CIRES
生態及永續科學
跨領域研究中心
地景變化對授粉服務之影響評估
CIRES研究⼈員:陳毓昀
授粉服務為重要的生態系調節功能,對生態系健康與農業生產至為重要。由於大部分開花植物,包括許多作物,都依賴動物作為授粉媒介,土地利用配置變化對傳粉者組成及活動之影響將會改變一地區的授粉服務強度。
本計畫將在共同樣區及研究區內,利用野外實驗評估區內各種土地利用型態下之授粉服務強度,並將這些資料與研究區域內影響傳粉者的地景特徵(如植被特徵及其與樣點的距離、花源豐富度及其距離、植被多樣性、溫度與濕度等氣象因子等)進行迴歸分析,取得參數,作為全區域授粉服務預測之用。初步分析取得之參數及迴歸分析之模型將持續以新增之野外實驗數據予以修正,以其提高推估值之準確度。修正模型及更新參數的資料將由兩個方式取得:(1) 於共同樣區外設定新樣點,再次進行授粉服務評估實驗所得,(2) 待新的光電場設置後再次於原樣區及其周圍以野外實驗取得。
在整合計畫中設置了六種太陽能光電場情境(S0-S5),模擬不同情境下,各項生態系服務的變化、評估每種情境的生態系服務變化,並進一步整合各項生態系服務。我們將依土地利用型態之實際狀況,進行情境模擬。情境模擬將聚焦於光電場設置方式(集中或分散)、面積大小(100公頃或250公頃)、及土地類型(造林地及農地)。這六種情境分別描述如下:
-
維持原狀(S0):此情境為不設置光電場,依現在土地利用狀況推估各項生態系功能。此情境可以作為對照組。
-
光電場設置集中於平地造林區域,分為100公頃(S1)及250公頃(S2)兩種面積大小。我們將依照平地造林的實際分布狀況,設置100公頃或250公頃之光電場。全區完整且連續的平地造林區塊有兩塊,均約100公頃左右。S1將挑選其中一塊設置,S2將使用兩塊區塊。不同設置方式會改變網格之各項生態系服務數值,進而改變該生態系服務之全區數值。
-
光電場面積與前項相同,但分散設置於平地造林區域,以10公頃為單位,分別設置10 個10公頃光電場(S3),或25個10公頃的光電場(S4)。
-
光電場設置面積擴大為500公頃,但其中一半(250公頃)集中設置於平地造林區,另一半集中設置於農業區(S5)。
根據以上光電場配置情境,本計畫將利用上述之模型及參數估算花蓮縣鳳林鎮壽豐溪、清水溪、花蓮溪以及台9線之間1900公頃區域的授粉服務強度。我們將模擬並評估各情境下的地景變化對授粉服務的影響,以為生態系服務評估之用。這些資訊將提供各領域權益關係人對未來願景討論之參考。